news 新闻中心

基建“钢需”将由“大水漫灌”变为“细水长流” -在线欧洲杯买球

发布时间: 2020-03-17
浏览次数: 7

新一轮“基建潮”或将加速来临。

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投资总额达到33.83万亿元,项目投资涉及铁路、公路、跨境电网等多个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规模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30.29亿元,同比扩大68.62%。此外,云南省提出实施基础设施“双十”(10个在建项目和10个新开工项目)重大工程,总投资额约为3.6万亿元;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共列出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额达3.84万亿元。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基建投资均处在不断加码的状态。如果按照每万亿元投资拉动624万吨钢材消费需求来测算,那么33.83万亿元投资由此带来的钢材需求将达到2.11亿吨。

这对于因疫情延误、亟须补充需求增长动能的钢铁行业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只是,如此巨大的需求很难在2020年内真正落地,于钢铁企业而言,庞大的投资数字并不意味着2020年的“钢需”会迎来实质上的改观。

据笔者了解,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整体投资数据和年内完成投资数据之间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实际的钢材需求兑现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福建省为例,其2020年的总投资额为3.84万亿元,但年度计划投资额仅为5005亿元;河南省2020年确定了总投资额达3.3万亿元的项目,年度计划完成的投资额也不过7939亿元。

造成这种数据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一年前开工在建的项目纳入到了统计之中,导致总的投资计划和年内投资金额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据笔者调研了解,包括河南省、云南省、福建省在内的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20年的年内计划总投资额约为5.57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2000亿元,同比上升4.28%。从这个角度来看,和2019年相比,2020年基建对钢材消费需求拉动的增幅并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建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已经进入疲惫期。长期来看,基建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依然是值得期待的。比如,除了云南省、陕西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之外,其他已经公布投资计划的省(直辖市、自治区)2020年的年度投资计划均处于扩张区间。这表示,上述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基建项目依然处于提速状态,钢材需求有待继续释放。

在本轮“基建潮”中,5g基站、公共类充电桩等“新基建”或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特点。根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公布的数据,5g基站数量预计是4g基站的1.5倍~2倍,而2018年底时全国3g基站、4g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约490万个。由此看来,5g基站建设数量可能会超过700万个,将释放可观的用钢需求。此外,全国公共类充电设施近两年增速基本维持在4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相关配套的充电桩建设同样会提速。

总之,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未来基建发力是大概率事件。只是融资端依然是制约基建项目开工和推进的老大难问题,基建因此对钢材消费需求的拉动很难和以往一样“大水漫灌”,更多将是“细水长流”。钢铁企业对此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主动出击,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基建市场的变化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获取发展的新动能。(来源:中国冶金报 作者:刘凡)

相关新闻:

“新基建”的钢铁机遇

()近段时间以来,“新基建”在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陡然升温,被视为对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构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之基的关键。

“新基建”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对国内经济的提升、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更将为作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支撑的钢铁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疫情导致“新基建”投资动力倍增

“新基建”之所以称为“新”,是相对于“铁公机”等传统基础设施而言,其主要服务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可比的历史项目是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即在信息领域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该计划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并造就了美国信息经济日后的辉煌。在工业经济时代,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在促进实体资源的流动与供应链的集成上。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设备设施和数据中心设施则成为必要的、普遍的基础设施。

这次提出的“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服务对象更加多样。比如,5g面向的是移动通信,特高压面向的是电力,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面向的是运输,大数据中心是为互联网、数字化服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则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

据笔者调研,有关机构梳理2019年国内ppp(公私合营)项目库,总投资额为17.6万亿元,基建投资仍是大头,投资额为7.1万亿元,占比为41%;居第2位的房地产投资额为3.4万亿元,占比为20%;“新基建”投资额约为1000亿元,占比为0.5%左右,总量不大。近期,据有关媒体统计,截至3月5日,汇总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未来投资计划清单,涉及2.2万个项目,规模总量达到47.6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8万亿元,“新基建”占比已在10%以上。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云生活、云办公、云经济等诸多数字业态活跃迸发,给“新基建”建设增加了新动力。基于疫情过后对经济拉动的考量,“新基建”将得到更大的关注与更多的投入,并会被寄予更多拉动经济增长的期待。

七大领域钢材消费强度各有不同

“新基建”七大领域的设定,发力点是数字经济、智能经济,钢铁行业将整体受益于“新基建”提供的新动能、新势能,向更高层次演进,同时也将为“新基建”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材料。按七大领域的钢材消费强度排序,从高到低分别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

首先是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根据国家铁路“十三五”规划,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规划完成3万公里。2019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已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八横八纵”的骨干网基本形成。2020年,全国铁路投资为800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其中高铁2000公里,重点是补齐短板、加密网络,与2019年投资强度基本持平。

在国家骨干网基本形成的背景下,2019年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达到6730公里,新增969公里,投资强度为7000亿元左右。在“新基建”加强版政策拉动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的建设重点。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方面的需求就越旺盛。因此,重点发展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其中长三角区域是重中之重。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形成市区线、城际线、局域线“3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其次是特高压。该领域主要由国家电网来推动。目前已明确2020年将核准推进7条特高压线。该领域需要的钢材主要是电工钢。2019年,电工钢消费量为979万吨,同比增长6.6%。后续特高压建设所带来的电网投资加大,电工钢需求预计会有所增长。

再次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以车桩比1∶1估算,2025年国内约需充电桩700万个。充电桩主要包括设备主机、线缆、立柱等辅材,涉及用钢的是立柱。一个7千瓦充电桩大约需要成本2万元,120千瓦的充电桩约需成本15万元,小型充电桩用钢量较少,大型的会涉及一些支架用钢,粗略按每个平均0.5吨计算,700万个充电桩约需钢材350万吨。

最后是5g基站。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2020年,5g设备投资为902亿元,其中主设备投资为451亿元。5g基建分为宏基站、微基站两种,其中室外大铁塔为宏基站,也是当前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宏基站建设由主设备、动力配套设备设施、土建施工等组成,机房、机柜、机箱、通信塔桅等部分建设涉及用钢需求,其中通信塔桅用钢量占大头。微基站主要布局在人口密集之处,用钢量很少。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宏基站、微基站将依赖现有2g、3g、4g基站等通信设施。因此,5g基站拉动的钢材消费量不会太大。粗略按照基站投资5%所需要的钢材来计算,上万亿元的5g基站投资带动的新增钢材消费金额约在500亿元。

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硬件投入主要是机房、服务器等,相较其他4个领域直接用钢量更少。

从“广东样本”看“新基建”钢材消费方向

尽管七大领域的钢材需求强度强弱不一,但由于轨道交通在“新基建”投资建设中占比较大,对钢材新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比较明显。根据广东省公布的投资项目清单,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为1230个,总投资额为5.9万亿元:前期预备项目868个,估算总投资额为3.4万亿元。“新基建”投资额为1万亿元,在9.3万亿元整体投资计划中占比约为10%。

从上表来看,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额为9069亿元,占比约为90%。这九成投资规模恰是用钢密度较大的领域,39个项目数也远远超过其他几个领域的总和。从2020年专项债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约为24%,轨道交通也是主要发力点,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比重并不高。预计2020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领域在规模与数量上,都将成为“新基建”投资的重点方向。

“新基建”钢材需求更加多样化

如果说现有基建是“钢筋 水泥”,“新基建”则是“鼠标 信息”。在这块增量市场中,除了以信息设备、软件为核心的投资之外,钢材在原材料构成、结构件支撑上还是占有较大比重,钢材供应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投资主体高度分散。现有基建基本上是由国字头的几家企业主导,建设、实施、运营等各个环节集中度很高。而“新基建”涉及产业链领域非常宽泛,从移动互联网到新能源汽车,从工业互联网到特高压,加之政府在倡导扩大不同投资主体,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将有助于形成更大的企业客户群体。

二是资金来源去中央化。与国家铁路项目不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主体多是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主要靠地方政府募集,而地方政府近年来财政比较紧张,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将更困难,面临资金融通的巨大需求。

三是钢材需求更加多样化。“新基建”除轨道交通用轨、特高压电工钢属规模化供应之外,其他领域的钢材需求非常多样化,从铁塔用钢、机房用钢,乃至各种设备所需要的机箱用钢,钢材供应具有高度分散与多样化的特点。

总的来看,对钢铁行业来说,“新基建”既是推动钢企提质增效的机遇,也将形成新的钢材需求增长点。


网站地图